让孩子在3岁前上各类早教班、
参与各种培训班,
是否真的能在孩子大脑发育
高峰期对孩子智能进行充分开发,
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?
我们如何认识科学的早期教育呢?
早期教育的核心是什么?
在家如何做早教,
家长应重点关注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?
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办、
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的
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1年
“新*云课堂”系列讲座第9期
(总第47期)特别邀请了
著名心理学家、
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
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做客直播间,
解答早期教育中家长最关心的问题,
共同揭开早期教育的秘密。
Q1:早期教育的概念是什么?
说到早期教育,我们要先了解教育是什么,如果我们对更根本的教育都没有理解清楚,就去谈早期教育,有点本末倒置了。
教育是一个有目的、有计划、系统性、科学性的工程。
目的性: 教育的目的在于我想让我的孩子,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计划性: 除了目的,教育还要有一定的计划性,是有目的、有计划的育人行为。
系统性: 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,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,是一项系统的工程。
科学性: 教育讲究科学性,科学的教育更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。
而早期教育,重点在于对早期的理解。
通常提到早期教育,我们就会想到我们人生的早期,比如0~6岁这个阶段,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早期教育的一个年龄段。
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早期教育,仅仅理解成对生命早期所进行的有目的、有系统、有计划的科学的一个培养过程。
实际上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,心理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有先有后。
例如,当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,可能先是肢体动作的发展,然后是语言的发展,最后是思维的发展,这之间可能还伴随着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。
所以广义上的早期教育应该这样来理解,就是 在心理或者行为发展某一个阶段的早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、有计划、系统性、科学性的培养。
当然我们今天可能讨论更多的还是讲0~3岁,或者0~6岁这样一个在生命早期所进行的人才培养。
Q2:开展这种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?
生命早期是神经网络构建的非常关键的时期。
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有很多的神经突触,这些神经突触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连接起来,形成神经网络。神经网络对日后我们接收和处理各种外界信息起着重要作用。
在生命早期,30个月前后,生命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,为未来做充足的准备,大脑的神经突触会大量增长,大概到3岁,人体神经系统中神经突触数量是最多的。
随着时间推移,当大脑发现很多神经突触是暂时不需要的,便会把这些不需要的神经突触减掉。所以在3~6岁这个时间段,神经突触的数量是急剧下降的。
相关科学研究表明,成人神经突触的数量大概只有3岁左右时高峰期的一半。
因此, 在生命早期,神经突触发展的重要时期,能让孩子接受外界的刺激,并加以巩固,构建出认识世界的神经网络是非常重要的。
Q3:早期教育应从何时开始?
我认为在结婚的时候就要开始了。
作为年轻的父母或者是新婚的夫妇,决定要孩子之前,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。包括有了孩子,我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如何让他成为这样的人。
早期教育要把教育理解成一个系统,我们为这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准备。
而现在很多人理解的早期教育都是孩子出生了,送到培训班去让孩子去接受早期教育任务,这样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。
Q4:早期教育的重点是什么?应着重关注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?
在讨论早期教育如何实施之前,我们先来理解早期教育的对象是什么?是孩子,实际上就是我们理解的“人”。
从分类学上,人是一个生命体,那么生命是最重要的。因此在我看来早期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生命体征,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体质健康强健,这是最基本的。
其次,人是社会性的动物,作为社会性的个体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。
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,分工越来越明确,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,学会合作也是人的社会性中重要一点。因此,早期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,能够让孩子更受欢迎,被社会所接纳。
再次,人的智慧性。这才涉及到孩子要去学知识和技能。
个体要成为社会成员必然要去继承我们人类文明,人类的文明就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,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要求我们的孩子去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。
因此,我认为早期教育其实是三个方面的,一个是如何让孩子 身体健康;二是如何让孩子 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;三是如何让孩子 更聪明。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身体好、人缘好,又很聪明。
Q5:在平时的生活中,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有意识发挥早期教育的作用?
作为家长,有的时候会站在自己的角度,以自己觉得好的方式去对待孩子,但实际上我们忘记孩子跟我们是不一样的,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、对待他。
希望家长朋友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,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,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阶段发展的规律,要做智慧父母。
Q6:早教的理论和流派很多,还有很多早教机构,让家长眼花缭乱,这一方面,您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吗?
市场总会是参差不齐的,家长们在选择时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。
我建议无论是选择早教机构,还是以后选择学校,理念、流派不是最重要的,因为没有一家机构会说自己不好。
家长要 实地去考察,当你理解儿童, 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儿童发展规律的时候,再去做选择相对会容易一些,否则就会很盲目。
Q7:很多家长关心早期教育都是被“关键期”这个词所打动,老师可以给我们讲一讲“关键期”吗?
“关键期”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·洛伦兹提出来的,是通过研究鸟类的行为而发现的。
后来,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,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“关键期”。
“关键期”最典型的内容是儿童语言的发展。在0~6个月,是儿童语言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,这一时期的婴儿对于任何一种语言都很敏感,能够很好地区分每一种语言。
但是到了9个月之后,再把婴儿放在一个非母语的,或者是不熟悉的语言环境里面,他就不容易区分出这些不熟悉的语言中的细微变化。所以这段时间我们把它叫做“语言发展的关键期”。
但是现在更多的认识表明,并不是错过这个时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所以我们专业上已经不太使用所谓的“关键期”,而是把它称作“敏感期”或“易感期”。意味着这一段时间只是比较敏感,但过了这段时间还是可以再学习。”
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“新*云课堂”,
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办,
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,
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作为
媒体支持。2021年,
“新*云课堂”借助移动
互联技术,聚焦家庭
教育热点话题,邀请来自
儿童心理、教育、社会学等
领域专家,在北京市家庭教育
指导服务线上平台
开展10次互动直播,
为广大家庭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。